我们来到十一料场的时候,正好遇上王振江师傅在指挥一辆铲车打堆,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放眼望去,料场除了回用渣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原料,只有一个小房子孤零零的立在渣堆中,据王师傅说这个小房子也是最近为了让工人临时休息才建的,我们就在这个小房子里对王师傅进行了采访。
王振江师傅今年52岁,去年三月份应聘进入公司。王师傅进公司之前是一名有20多年实践经验的装卸工,对这方面业务娴熟。去年听说公司要建一条装卸线,正好跟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口,不需要再进行岗前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所以就应聘到公司物资部,负责管理第10、11、12三个料场。
王师傅带领的团队一共有16个人,当初是从70多个人中挑选出来的,年龄基本都在40岁左右。这项工作要求人要特别细心,老成持重;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一定的指挥协调能力,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安排转渣、整堆、打堆等,同时要时刻集中注意力,保证安全,平时还要在三个料场来回循环工作。
户外作业是非常辛苦的。不管严寒酷暑,都要坚守在现场,一刻也不能离开,有稍微的疏忽便有可能造成较严重后果;同时还要做好协调工作,调度车辆,指挥得当,不然整个流程就有可能陷入一片混乱,造成转运无法顺利进行。王师傅他们的工作可谓是风里来雨里去,遇着刮风下雨的天气也不会停止作业,雨不大的时候就穿着雨衣继续工作,雨要是实在太大了,车辆打滑无法运渣的时候,才会停止作业。
户外作业遇到的情况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恶劣,有时候连基础设施都无法配齐。去年刚到料场的时候料场连路都没有,车辆基本上困难通行,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站脚的地方,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在王师傅的带领下,经过一年的平整,料场环境终于有了大的改观。王师傅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料场没电,白天还好,遇到晚上作业的时候,没有照明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到晚上作业的时候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您喜欢现在的工作吗?”“喜欢,虽然有点枯燥,虽然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想办法总是可以解决的。“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干好。”王师傅坚定的说。
王师傅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尽快把料场的路平整的更好,这样即使下雨,工作也可以照常进行,不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采访结束了,王师傅憨厚质朴的笑容也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没有怨言,只有踏踏实实的工作;如果不是这次对话,我们可能只是看到他们表面上简单机械的工作,也许不仅仅是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能熬下去就好了,却从来不会有机会知道他们这种“简单”背后所要承受的孤独,也不会有机会知道他们要做好这份工作所要付出的比常人多几倍的毅力与坚持,他们的工作看起来是很平凡的,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在公司,像王师傅和他的工友们这样的员工不在少数,他们默默无闻的坚守在公司的各条生产战线上,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日夜操劳,不辞辛苦;让我们向他们致敬,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